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协会简介 评审委员会 协会动态 章程总则 品牌论坛 申请须知 申请流程 政策解读 理事会章程 品牌企业 会员权利 曝光台 省级分会 组织架构 品牌标准 申请服务 品牌等级 个人申请 联系我们
  品牌登录
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超级搜索引擎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 索   网络搜索
  
  品牌服务
  热点新闻TOP10
 为了13亿人的中国梦 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秘书长走访新华社企业经济决策栏目组
 协会领导与农业部原副部长姜永涛等领导相聚北京
 盛世濠江恰如春——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纪实
 著名策划专家吉永峰兼任中国知名品牌协会策划部主任
 胡锦涛等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动态>>正文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查看权限: 普通新闻
在灾难的洗礼中成长 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启示录
作者:新华网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日期: 2013-4-28 5:49:54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记者 李斌、杨维汉、刘铮)4月27日,芦山地震第八天。四川举行悼念仪式,哀悼地震遇难同胞。

    又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中华民族又一次经受灾难的洗礼……

    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万众一心的伟大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

    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从汶川、玉树到芦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历经磨砺,光辉闪耀。

    救灾仍在持续,太阳照样升起——雅安加油,芦山雄起。

      “整个中国一跃而起”——快速反应,科学有序,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进一步检验了应急机制,展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芦山县城商业大楼的巨大时钟,定格在4月20日的8时02分。

    这一刻,四川芦山发生7级强烈地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从雅安到德阳,从成都到眉山,从甘孜到自贡,从乐山到遂宁,从阿坝到资阳,受灾人口逾200万,上万人受伤,196人遇难,倒塌和严重受损房屋逾70万间,损毁公路5000多公里、桥梁476座。

    又一场大灾考验着中国人民。

    8天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展现出强大的“中国力量”。

    这力量,来自应急机制的快速响应——

    在震中,地震发生后,芦山、宝兴县消防官兵立即投入抢险救援,应急民兵队伍迅速组成。在成都,震后10分钟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20分钟武警四川总队紧急出动1200人奔赴灾区,32分钟四川省地震救灾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灾区……

    在北京,从部门到中央,迅速作出反应——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命令部队“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震后仅5小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赴灾区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机制。

    时间,记录下了这样的“中国速度”——

    8时03分,中国地震局发布自动地震速报信息;16分,正式地震速报信息发布。

    军队在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紧急出动7000多名官兵展开救援行动。

    震后一小时内,中国地震局、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交通运输部等救灾指挥系统各相关部门全部到位,展开远程指导救援;地质、水利、气象等部门派出专家赶赴灾区。

    震后两小时内,震中芦山县城区出现军队救援直升机。

    11时34分,四川省政府召开首场地震情况通报会。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2003年抗击非典起,我国应急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使抗灾救灾变得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有序快速反应,务实高效,为抗震救灾打下坚实基础。”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钟开斌说,“军队和各部门救灾职责分工明确,中央和地方相互配合、协调有序。”

    这力量,来自以往抗震救灾的磨炼和平时的演练——

    从解放军到武警部队,从公安消防部队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从国家卫生应急队到国家矿山救援队,一支支救援队伍从各地赶往灾区……地震发生当天,共有166支救援队伍进入灾区,灾区迅速聚集了2.4万多名抢险救援人员、1.1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

    巧合中包含着必然。地震发生前一天,四川公安消防总队刚刚结束一次代号“闪电-A”的跨区域地震救援演练。20日上午,这支队伍直接开赴灾区。

    “我们天天在战斗、时时在救援!”经历汶川地震救援的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何宁感叹,“公安消防部队每年参加数十万起危险化学品泄漏、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群众遇险求助等抢险救援,有一套完善的地震救援专业训练体系随时应对突发的实战。”

    从汶川到芦山,灾难的历练,使救灾队伍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中国救灾效率提升。

    “这是中国政府和军队在汶川地震救援经验基础上的一次能力大提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灾情传递迅速,应急部署更加协调,救援部队到位及时,危重伤员得到充分救护,就是很好的证明。

    这力量,来自改革发展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

    震后,中央财政紧急拨付救灾资金1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协调向灾区组织调运油品4300多吨、活动板房1.1万平方米。民政部立即向灾区调运5万顶帐篷、10万床棉被、1万张折叠床……

    一辆辆“抢”字号专列在铁路大动脉上疾驰,一辆辆装载着救援物资的车辆向灾区进发,一架架军用直升机直接对灾区进行定点空投。

    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反应迅速、高效有序。2003年后,历经非典疫情和汶川、玉树地震以及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考验,中国不仅从灾难中总结经验教训,更积极改进,在反应速度、物资准备、技术装备、联动机制等诸多方面提高了应急能力。

    “救灾反应及时迅速并更加科学高效。”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陶鹏博士认为,“举国应急体制优势非常强大,能迅速动员一切力量投入到应对灾害之中。”

“越是艰险越向前”——自强不息,多难兴邦,在大地震颤中,迸发出感天动地的“中国精神”,给人力量,给人信心

    “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

    4月24日,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

    越是艰险越向前——自古以来,面对一次次灾难的考验,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磨砺出顽强坚韧的民族品格、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越是艰险越向前——从汶川、玉树到芦山,面对巨大灾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更有向心力。

    这是一种不等不靠、顽强自救的自强精神——

    “我不哭,我很坚强。”互联网上,一张“微笑女孩”的照片迅速流传,纯真的笑容让人们感受到自信与坚强。

    8天来,一个个惨烈而真实的故事,让人们的心弦一次次为之触动。

    独自搬开上百斤重预制板救出儿子的母亲,徒手刨出被墙壁压着的母亲的19岁男孩,含泪告别亡母即返医院救治伤员的年轻护士,支持丈夫赴灾区而进行一场没有新郎的婚礼的美丽新娘……

    高山上,峡谷里,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一个个村庄的人们奋起自救,组织运粮队,搭起简易帐篷,废墟上再次升起袅袅炊烟……

    8天来,生命的顽强不屈、坚忍不拔,让人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

    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本精神——

    12岁的高诗琴,在芦山地震中被垮塌的建筑物砸中导致腹腔出血、失血性休克、脾脏破裂、肺部挫伤、肋骨骨折,一度生命垂危。什邡救援队肩扛手抬把她送出山区,解放军医生在野战方舱中为她紧急手术,北京的专家通过远程诊疗系统指导,合力把花季少女从死神手中抢回。

    这位地震灾区进行的第一例重症手术救治对象,术后30多个小时便拔下了呼吸机管,可以说话,开始吃流质食品。“感谢阿姨叔叔,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小诗琴拔下呼吸机管后说的第一句话。

    8天来,废墟上,帐篷里,山路上,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已经深植于这个国家的肌体。

    决不轻言放弃,经过72小时黄金救援期,救援队伍仍在全力搜救被困群众,排查盲点。截至22日18时,抢险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475人;截至26日12时,伤员住院治疗6440人,治愈出院4924人。

    数字是枯燥的,而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顷刻之间,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失去了遮风避雨的安全住所——要确保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安置工作同步展开。

    从帐篷、棉被、折叠床到粮油、矿泉水,救援物资被送往一个个偏僻乡村……

    对受灾群众的救助政策第一时间宣布:每人每天补助1斤粮食,10元钱,按6个月补助。

    截至25日,灾区累计转移安置29.5万人,已调运到灾区帐篷6.9万顶、棉被21.7万床、折叠床1万余张、食品和饮用水2351吨。

    这是一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芦山地震的震中和受灾地区都在山区,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崩塌,造成电力、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各路救援队伍排除万难不断向前挺进。

    地处大山深处的宝兴,一度成为“生命孤岛”。20日19时10分,两部海事卫星电话通过空降方式送达宝兴县委县政府,灾情及时报出。21日凌晨,30多名公安消防队员经过艰难跋涉,出现在宝兴县灵关镇。22日凌晨,灵关镇通往县城穆坪镇的公路全线抢通,最后一个“孤岛”不再孤独。

    这是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

    地震发生23分钟后,中国第一支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紧急救援公益机构四川蓝天救援队集结完毕。海南地震救援队、泸州山地救援队、北京红星救援队、陕西灾害救援队……更多的民间救援队伍在短时间内相继进入灾区。

    “磨刀老人”把两年来积攒的1966.2元硬币全部捐给灾区, “稀饭哥”三天义务为灾区群众熬60锅粥……凡人善举,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正能量。

    成都街头自发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龙,地震当天傍晚补足血库;汶川数十位“的哥”,车里装满水和方便食品赶来;青海玉树抢险救援队驰援……“大地震”再度成为举国救灾的动员令。

    “今天,我们都是芦山人”,互联网上,地震伤亡数据不断刷新的同时,祝福祈祷、微博寻亲、民间捐赠、报名献血,来自民间的爱心迅速涌向灾区。

    ……

    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检验、一次洗礼、一次升华。

    军民团结,警民同心,广大干部群众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拼搏的斗志,再次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救灾壮歌。

    “这既是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新时期的强国之魂和富民之根,是把中国梦照进现实的不灭灯塔。”一位网友这样写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容镇定,科学施救,在与灾难的一次次抗争中,中华民族不断进步成长

    8天,时间很短,分秒必争;8天,时间又很漫长,困难重重。

    认真梳理过去8天抗震救灾的历程,从汶川到芦山,一样的“生命至上”,一样的公开透明,所不同的,是救灾变得更加科学有序、高效有力……

    ——指挥系统的统一有序,是确保高效救灾的关键因素。

    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必须形成统一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从一开始,中央就要求救灾现场要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地方、军队、武警、中央部门,各方救援力量形成了大力协同、密切合作机制,各项救灾工作总体上在科学、有效、有序、有力进行。

    救灾之初,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救援车辆,让通往震区的狭窄道路一度出现了“爱心大拥堵”,物资进不去,伤员出不来。国务院办公厅21日发出通知,要求未经批准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游客等各界群众尽量不要自行前往灾区。

    ——高技术装备,为科学决策和科学施救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历了汶川地震剧痛的国人,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科学施救的重要性。一批高技术手段和新装备投入抗震救灾,使十万火急的救援工作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地震发生1小时53分钟后,海军遥感飞机便紧急起飞赴芦山上空执行空中遥感探测任务;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动用5架无人机,获取灾区高分辨率低空影像,并紧急调配多颗高分辨率卫星、雷达卫星;北斗终端系统配备到了部队班排一级,指挥部可以随时掌握分散在各个救灾点的情况。

    地震5个多小时后,中国地震局第一张预估地震烈度图绘制完成;27个小时后,在无人机图片基础上第二张预估地震烈度图绘制完成。以震中为圆点,受灾地区被标识为深浅不同的颜色依次代表不同的地震烈度,确定了这些区域,就确定了救援工作的重点,就知道队伍该往哪里派。

    ——专业力量是科学救援的基础,可以大大提高救灾的效率和效果。

    许多人至今还记得,汶川地震后人们对专业救援力量的渴望。芦山地震发生后,各种专业救援力量迅速聚集,发挥了强大威力。

    20日晚,宝兴县太平镇钟灵村附近的一片坍塌碎石中,成都消防官兵携带的搜救犬突然停在一棵倒下的大树边叫了起来,用雷达生命探测仪确认生命迹象后,官兵们成功救出一名生命垂危的孕妇。

    汶川地震后,参照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标准,公安消防部队在全国组建了552个地震搜救队。每个搜救队配备了防护、侦检、搜索、破拆、顶撑、照明、通信、救生8大类60多种救援装备。

    针对救援现场点多、线长、面广,交通、通信不畅,被困人员以浅层埋压为主的实际情况,当天中午抵达震中地区的公安消防部队采取了“就近展开、由近及远、梯次推进、快速覆盖”的战术。

    “地震24小时内,我们就完成了对震中芦山县所有乡镇的第一轮搜救,救出被困人员68人。”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马先宏说,这次救援充分发挥了装备器材、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的优势。黄金救援期内,公安消防部队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

    “这次抗震救灾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科学施救,不靠人海战术,靠精确定点、精准救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认为,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积累的经验使芦山救援更加注重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作用,在决策前进行了科学灾情评估,实事求是地调遣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

    ——尽快实现全覆盖,集中优势医疗资源,有利于发现和加强对危重伤员的救治。

    地震发生24小时内,医疗队覆盖芦山、宝兴两个重灾县的11个乡镇,48小时覆盖到14个乡镇。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说,在此次救灾中借鉴汶川经验,尽快实现对灾区医疗救治的全覆盖,并加强对危重伤员的治疗,减少伤员死亡率。

    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救灾指挥部指定华西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为定点收治危重伤员医院,来自北京、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组成国家医疗专家组坐镇,对危重病人实施手术,参与重症伤员会诊。

    ——公民意识在成长,而从公众到舆论都更加理性。

    地震发生后,网上很快有人呼吁让出成雅高速“生命通道”,莫去现场“添堵”;有网友号召少打电话多发短信……

    新浪微博的一位网友建议,震后72小时内名人明星暂不要赴灾区,“不少人能认出你的脸,一旦排场比用场更大,再多的热心和善良都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出紧急倡议,呼吁理性救灾,特别是在紧急救援阶段,要根据当地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避免造成人员浪费、物资重复和秩序混乱。

    “从汶川地震开始,中国人面对大灾时的心态更加理性、开放。这次抗震救灾大家更加认识到,其实守望也是一种相助,对志愿精神理解得更深刻了。”王宏伟说。

    救灾应对更加有效有序,社会心态更加成熟理性。灾难中生长的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砥砺奋进。

    ……

    “经历过灾难又挺过来的社会,果然是比原先更强韧与沉着。”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评论:有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洗礼,中国的救灾工作出现了更专业、冷静与自制的精神追求,中国民众对国家救助体制富有信心。

    震后不久,大地还在颤抖,希望之光,已在满目疮痍间出现——

    21日下午,芦山县政府对面,一辆装载机正在平整土地。项目负责人李永昭说,他们已动用4台装载机,在全县3个地块同时开工,为后续基建打下基础。

    22日8时,雅安市天全县新华乡,王忠的烤鸭店在震后第一次营业,20元钱一斤,鸭子卖得很快:“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23日上午,芦山灾区首个帐篷学校在龙门乡开学,来自隆兴中心学校的200多名学生复课……

    “雅安加油,不久的将来,你的世界,依然春暖花开……”

    “头七”已过。正如一首网友在震后所写的诗那样,让我们把悲伤再次埋进心底,整理行装,重新出发。

上一篇:习近平在四川芦山看望地震受灾群众
下一篇: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全面部署芦山抗震救灾工作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理事会章程   |  协会图片  |  客户反馈  |  版权声明  |  品牌注册   |  全站信息   |  后台管理
  电话:010-56207702 手机:13810276007 邮编:100006 QQ:1770134729   运营单位:北京中科裕企信息技术研究院
  网址:http://www.cnzmpp.com   Email:1770134729@qq.com    技术支持:博腾鑫鹭   ICP:京ICP备12031957号-2
Copyright © 2012-2019 【中国知名品牌协会】